2024年3月28日

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融和

作者: yoga link/2010年7月19日/類別: 多元文化與通識

這篇文章的評價:
未有評分

(一) 
中國傳統教育理想向來都重視今天講的通識教育。民間廣泛流傳的「瞎子摸象」故事,已經教導我們當從整體處著眼,了解事物的全部而不可憑著片面的認知以偏蓋 全。 
「不可分割的知識」就是要將所有知識融匯貫通,打破學科、學派的界限,要有更廣 
闊的視野,才可以節省需要的時間、擴大發展的空間。

 

(二) 
在常規教育方面,大教育家孔子的門人都要學習「六藝」,即: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。孔門的六藝教學 理念正正是古代通識教育的基礎,而最優秀的弟子除了六藝之外,還要進修德行、政事、言語、文學「四 科」,四科是更高層次的通識教育。

  1. 德行是一個人肩負個人責任、做個良好公民的根本;
  2. 政事是管理個人、團隊與及服務社會的實踐;
  3. 言語是良好的溝通技巧和心態;
  4. 文學是歷史文化和典章制度。

通識教育的學習過程,可以歸納為學、問、思、辨、行五個步驟,就是《禮記.中庸》的教導:「博之。 審之。慎之。明之。篤之。」 能夠確切付諸實行的才是真正的知識。

德育是五育之首,德行又是孔門四科之首,可見傳統通識教育最著重培養個人的道德操守。其實倫理道德是 「經」,知識才能是「緯」。經與緯的原意是布的絲線,經是直向,緯是橫向,要能夠織出一幅布,首先要把織布機上經線理好,然後才可以發揮無限創意,讓緯線 自由穿梭,編織出各種各樣的圖案。我們運用知識和經驗去面對生活的時候,倫理道德是《經》,創意運用是《緯》。左腦的理性邏輯是《經》, 右腦的感性創意是《緯》。至於通識教育的具體方向應該包括不同的程序: 
掌握周遭的況; 
了解事物的機; 
激活左右腦《情與理》的均衡發展。

(三) 
在信息爆炸的新時代,知識不斷更新和擴闊,要完成一項任務(如學校的常規教育),經常要涉及多元化知識。因此,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越來越高,畢竟一個人的精 力有限,不可能教所有科目、帶領所有學習活動。 
以學校的教育團隊為例,透過團隊成員的緊密協作有效信息溝通, 一人成員的學習可以令全體得益。簡單來說,一加一(老師的學與教)的成果可往往可以大過二(學生的得益)。

瀏覽次數 (1395)/評論 (0)

標籤:

登錄註冊 to post comments.

隱私權政策  |  使用條款
Copyright 2010 by DotNetNuke Corporation UFC 269 live Stream Super Bowl Live Stream 東京マラソン Winter Olympics Live Stream